多措并举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 并存困局

作者: admin 2017-04-26 21:56 来源:东莞经济 创业 就业

专访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全晃 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和政府依法有效管理与服务作用,政府需要做好低端帮扶,高端引进,中间用工环境的维权工作,剩下的交给市场。

东莞经济网讯 “十二五”期间,东莞市政府对就业创业工作高度重视,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稳定就业形势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十三五”期间,随着《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的工作实施办法》的出台,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激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及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相关政策。



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东莞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招工、就业两难的局面。如何破解“两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已成为东莞亟待解决的问题。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全晃认为,要缓和当前结构性矛盾,做好人力资源工作,重点是两个群体,一是助力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二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精准发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充当主导者的角色,引进一批,稳定一批,做好低端帮扶,高端引进,中间用工环境的维权工作,剩下的交给市场。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东莞经济》:目前东莞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您如何看待东莞目前的就业创业形势?



李全晃:从第三季度数据看来,东莞的就业创业形势总体平稳,其中就业用工总量规模稳定在500万以上。创新创业活力得以释放,第三季度末,东莞新登记注册资本1728.02亿元,同比增加一倍,其数量和增幅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东莞的就业创业形势总体虽表现平稳,却因东莞产业转型而变得更加复杂。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同时,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劳动者就业技能和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加突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根据每年做的用工调查,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然而,如今东莞还是处于缺工状态,据统计,东莞市上半年平均求人倍率是1.2,也就是说12个岗位需要招人,只供给10个劳动者,供不应求。而东莞用工主体需求量还是很庞大,在劳动力供需都比较大的情况下本应是呈现“两旺”的局面,但“就业难”与“招工难”却相伴而生。


造成劳动者就业技能和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滞后。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的供给却没有达到社会主体的需求,最终陷入“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困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东莞经济》:既然招工难与就业难是并存的,那么“招工难”难在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李全晃: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人才都是第一资源。东莞劳动力人口流动性大,招到人并不难,难在招到合适的人才,更难在留住人才。


对东莞来说,招工难呈现“两头缺”的现象。一是缺低端的普通工人。东莞普通工人的工资在区域人力资源的竞争中优势不再,据工薪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东莞市普工工资月均仅为2900元,薪酬待遇对普通工人不存在吸引力,容易造成节后劳动力短暂性流失。一部分工作条件相对较好、工资福利待遇较高的企业用工缺口不大,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招工就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缺高端的技能人才。企业缺工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是由于应聘者和缺工岗位要求不匹配造成。



但是,造成招工难现象的原因,不能简单认为是企业的问题。企业引才育才,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员工都要各司其职。


东莞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地方,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更多做的是加强政策引导的力度,优化就业的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法治的公共环境,企业和员工才安心在东莞发展。


企业作为用工的主体,在“引才”上,必须用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渐成“人才洼地”的东莞,企业不能好大喜功,盲目追求高大上,应立足吸引更适用的人才。在“育才”上,做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激励机制,特别是要愿意让员工分享发展成果。东莞已经不具备显著的人力资源优势了,东莞的企业要有意识加快制度转变,提升竞争力,愿意与员工共同成长。


据调查,劳动者选择就业的影响因素有收入、发展机会、安全感、城市的居住环境以及公平法治环境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城市环境好了,企业好了,更多的人才才会选择和留在东莞发展。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东莞经济》:如何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协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十三五”期间出台了什么相关的新政策?

李全晃: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协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举措。


首先,对象要精准。“十三五”政策惠及面更广、更全面,在“4050”人员(即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享受城市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连续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人员的基础上,新增将残疾人员、退役士兵、刑释解教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精神病康复人员、需赡养患重大疾病直系亲属人员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行列。到2016年10月,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有 27330人,其中处于无业状态或月工资总额低于当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4050”人员最多,约占90%,是就业创业工作关注的重点群体。


其次,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为扶持“4050”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东莞在全省首创“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基地”,俗称“村民车间”。东莞的制造业很发达,我们会遴选一些企业,挑选一些简单的工序,让企业把这些工序腾出来,安置“4050”的工作人员。车间采取更灵活的上班方式,让就业困难人员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兼顾家庭。如今,车间已经运作多年,而且效果非常好。


“十三五”期间我们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的奖励力度。目前我市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企业有494间,共招用了就业困难人员6841人。我市登记的用人单位有近75万家,用人单位招用更多就业困难人员的潜力还很大,接下来我们会组织更多、更高质量的村民车间,提供给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大学生创业就业容易“脱节”


《东莞经济》:高校毕业生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十三五”期间出台了什么相关的新政策?您觉得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李全晃: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多渠道实现就业,一直把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摆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鼓励我市企业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建立长效的合作关系,我们在“十三五”期间新增了校企合作补贴政策。


作为一项新政策,推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仍有脱节现象,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我市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不了解,对校企合作这种产学模式参与不够积极。接下来,我们希望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协助企业做好中长期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规划。


而大学生创业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但成功率还不是很高,个中原因也是“脱节”问题。东莞很多高校建有创业大楼和创业培训基地,但是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孵化辅导的主体还是老师。我个人认为,“闭门造车”的教育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还是需要改革创新。


目前,我们正探索跟高校、企业、孵化基地、行业组织等合作成立一个大学生创业联盟,创新点是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式帮扶大学生创业。一方面是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派的创新导师,另一方面提供市场的资源。这样,大学生项目的孵化可以在校园的创业学院完成,加速、育成可以在社会上的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器完成,社会资本进入后也能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找到合法的退出通道,最终实现从校园到走向社会的一条龙服务推进,帮助大学生创业化茧成蝶。


另外,推动组建一批创业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创业培训工作也是一个重点。创业培训可以让广大有意向创业的青少年及时掌握创业的通用经济法律和财务市场的基本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我们掌握的情况是,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尽管不去创业而选择就业打工,其就业稳定状态都有所改善,所以创业培训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业培训。


 


做好低端帮扶,高端引进,中间维权


《东莞经济》:政府怎么通过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进而推动东莞经济的发展?



李全晃:总体来看,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社会和建立循环发展的创新城市生态有着重要意义。经济发展若与就业创业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循环状态,是最理想的。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做好引领工作。人力资源局在“十三五”期间出台更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把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现大众创业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在政府层面分属两个部门。一个是科技部门,以创新驱动创业,侧重点是培育知识产权技术转化、技术项目化、项目市场化。另一个是人力资源部门,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是扶持小微企业创业从而带动更大容量、更高质量的就业,侧重点是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创业成本,特别是减轻人力资源成本。


两个部门政策错位互补,将激发广大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驱动就业,从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


其次,政府定位要准确。虽然用工主体是企业,但政府在一定范围内也要做好主导工作。东莞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政府需要把两头工作做好,中间交给市场力量。

两头分别是做好低端帮扶,高端引进。一方面,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基层劳动群体要加强帮扶的力度。另一方面,重点吸纳一批高端的人才,让高端人才在东莞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

 

 

 

东莞市更多就业创业政策的详细内容可扫描以下二维码查询。



0
0

条评论

0/300
发布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