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要让音乐剧表达城市与产业本身

作者: 满新颖 2016-07-07 17:04 来源:东莞经济 东莞 音乐剧 周汉标

东莞在音乐剧文化发展整体的节奏和布局上咬合得很紧凑,是一篇地方文化史上的大文章,相对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为踏实。从已有的成绩上看,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东莞音乐剧现象”值得学界、艺术界进行深刻考察和认真研究。

      东莞经济网讯  当前我国的音乐剧仍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特别是“十八大”雷厉风行地刹住了奢靡浮华已久的大歌舞晚会之风后,音乐剧获得了相对以往更充分的社会支持度。各地都在风起云涌地涉足这一领地,一些边远地区也不遗余力地攀着大都市奋起直追,不甘示弱。


      最近几年“莞产音乐剧”异军突起,其水平和影响力早在三四年前就引起了全国乃至很多音乐剧发达国家同行的充分关注,并开始务实的合作与交流。东莞在音乐剧文化发展整体的节奏和布局上咬合得很紧凑,是一篇地方文化史上的大文章,相对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为踏实。从已有的成绩上看,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东莞音乐剧现象”值得学界、艺术界进行深刻考察和认真研究。


      音乐剧有益于文化现代化进程


      中国接触音乐剧并展开这方面创作探索的历史是很久远的。民国时期的上海作曲家陈歌辛和在华的俄罗斯犹太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等人早在1935年到1946年的10多年中就曾进军该领域。不过,窘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后期的历史教科书和历史研究者因为各种原因而让后人少有关注的机会。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前人早就意识到了音乐剧这个艺术形式的到来将有益于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


      从本质上看,音乐剧是对歌剧的表演和创作逐渐走向僵化而不能适应民主化时代、拥抱市民文化的有效补充和良性继替。可以说,音乐剧相对歌剧更好地表现了开放型的国民文化心态,更好地呈现了艺术家拥抱时代的热烈情怀和个体担当,它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发展恰好折射出了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正在同步于整个世界的发展节拍。


      从开放性文化的内在环境层面上说,中国音乐剧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历史发展轨道中。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像部分只看欧美音乐剧成就的学者和评论家所悲观地给出的结论那样,认为歌剧和音乐剧在西方都已经进入了黄昏时节,步其后尘是可笑的。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与西方相比较是错位的,但也是同步发展的,不能“望峰息心”地把别人已有的成就当成终结或最终的高潮点来看。那样,我们就只能坐失良机,或者给西方文化的现有成就充当文化传播的雇佣军或陪衬人的角色,是没出息的。


      中国音乐剧“中国造”


      就目前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国内文化格局中所引起的社会反映和艺术特色上看,我们的音乐剧艺术从业者比以往任何前辈都更充满自信;这种自信,表现在作品与社会的高度适应性和引领能力上。如果说2009年之前我们的音乐剧还处在剧本相对较弱而表演队伍相对较好的反差层面上,那么,当下我们的音乐剧编剧能力和音乐剧表演能力都开始相对走向默契了。其中,莞产音乐剧《钢的琴》、《妈妈再爱我一次》、《王二的长征》、《聂小倩与宁采臣》都是代表作。


      我们要清楚的是,绝对不能把西方的音乐剧单方面地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对本土的音乐剧创作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即便把西方最优秀的经典音乐剧艺术家请来为中国量身定制,或将他们已有的技艺拿来,也会发现问题无法迎刃而解。在这方面,东莞和国内部分文化发达的城市也做过相应的试验,早就证明此路不通。
为何如此?一国音乐戏剧完全由其母语艺术家用其本土本身具有的内在文化行为进行当代性的表达与创作,文化他者谁都无法替代这个角色,因为这不是器物层面的造枪炮和汽车轮船。


      因此,中国音乐剧大有前途,它的进步还需要中国人自己去探索,中国当代文化人应该具有俯瞰世界的良好的艺术眼光和文化战略远见。我觉得,未来几年,中国音乐剧一定能有足够的分量和长足的能力走向国内民众,走向世界更多国家的舞台。这需要我们真正认认真真地沉下心来创作好的音乐剧。


      目前,国内音乐剧主要的问题还是作品质量不够好,多数作品并不像外国经典作品那样是精益求精后的呈现,而是首演或第二轮修改后的重复上演。浅尝辄止是我们走向文化现代化的长期弊端。同时,市场运作的先期策划、调研和票房的推广工作也未必能像欧美音乐推广团队那样,科学合理地预测和调整出适应中国观众文化消费习惯的方案。作品、运作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敢想实干 坚持只为赢


      2007年3月,东莞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打造“音乐剧之都”的口号,我是心存有顾虑的。即便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或如今的北京和香港,喊这个口号都很可能给人很“二”的印象,更别说是二线城市的东莞。


      一座城市能否成为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高地,归根结蒂是要看出作品的质量和文化影响力。求真务实而低调的东莞人,敢于很“二”地打这个旗号,目的是为了吹响这个城市的文化集结号,向全国全世界的音乐剧同行和那些勇于追梦的人发出隆重的邀请:第一,她要拿出各种条件搭建平台,让大家圆音乐剧创作之梦;第二,为这个没有多少现代艺术聚合力的城市给出一个明确的文化定位。


      在东莞文广新局负责艺术管理工作的周汉标参与制定了东莞发展音乐剧的规划。他把音乐剧文化看做后工业时代的产物,认为音乐剧之所以能在美国兴起,是因为有制造业作为物质基础,这与东莞提出发展音乐剧时的情况类似。此外,东莞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这样的机会很有可能给音乐剧带来了发展机遇。


      不到10年,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音乐剧创研人和评论家都不得不承认,东莞这些年的音乐剧作品的成绩和广泛影响力是高踞国内其他城市之上的。因此,如果东莞当时没有勇敢地喊出打造“音乐剧之都”这个口号,那是不太可能有今天的这份成就的。


      细心“筑巢引凤” 让原创音乐剧自由成长


      这些年,我不仅在东莞,还多次到青岛、北京、福州、广州和武汉等地跟踪考察莞产音乐剧在全国多地演出的反响。我发现东莞文广新局乃至整个政府系统的公务员们在对待莞产音乐剧的具体支持措施方面非常到位。


      他们不仅细致地重现有的音乐剧硬件设施,而且政府还与一些经济和文化基础较好的镇街对接,让对接单位一一为来自国内甚至世界各地的音乐剧艺术家处理各种生活和事业发展之忧,同时尽力为音乐剧创作牵线搭桥,这被称为一种“筑巢引凤”的文化战略。没有这种胸怀,而只有保守的地方保护或围着原有的锅台打转转,是不可能有开阔的胸怀和视野的,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各种荣誉和关注度。


      东莞不仅在经济上对音乐剧文化有了弹性的可控的资金扶持、匹配措施和各种形式与层次的奖励制度,还采取了与国际强势创作团队进行深度接轨的运作模式,这为本地原创音乐剧的推广构建了高标准的国际化平台。


      东莞音乐剧产业发展的创新和特色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是,能够切实地保证原创音乐剧的发育。起始资金的保证和艺术家的大量情感投入是长期制约我国音乐剧发展的一个瓶颈。东莞对音乐剧创作给予充分支持的同时,还给予了主创剧团和艺术家充分的创作自由,为原创音乐剧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官本位意识和市场化的两难往往使好的音乐剧胎死腹中,而东莞音乐剧既从源头上保证了围绕艺术规律运转,给艺术家充分的创作自由,同时又把这种共同呵护的作品引入了良性的传播轨道。


      产业化:好作品是基础 成熟的运行机制是关键


      好的作品会让人称称乐道,差的作品没有市场。在这里,必须纠正一个错误的认识:无论歌剧还是音乐剧都不是什么高雅的艺术,而是大众文化的艺术,西方从进入浪漫主义艺术时代之后就是如此。一切故作高雅、捏腔拿调的,又不把时代观众当审美主流的艺术家,其作品并不见得能够流芳百世。而那些真正涤荡时代人心灵又能成为时代镜像的音乐剧才能成为历史的经典。音乐剧相对于歌剧整体而言更具有时代感和亲民性、批判力和时尚性元素。


      音乐剧的产业化问题是个借用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多属于工业化生产。而“化”的前提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要形成整个社会普遍承认和接受的规模程度的过程。它要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目标性。没形成一定量的集合就不能实现质的飞跃,而要想把这种当代文化中的一个门类作为载体真正推动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工业性诉求,而是普遍的人文发展诉求。


      因为艺术研究的是人心和精神状态,不是对物质占有和索取。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摆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西方音乐剧在此不是我们这里要谈的对象,但我们从业者必须要切实地研究他们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面上所取得的一切既有成就。


      音乐剧市场化和产业化看似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但本质还是一个文化消费能力、全民文化素养和审美自觉能力相关的一个根本性文化命题。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文化中各种艺术载体都没有形成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完整的链条,我们与西方文化强国在这个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在文化多元化思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没有强有力的一系列好作品的出现,无法形成市场化,更不可能形成产业化。


      这类作品产生的关键是运行机制的高度成熟,是与人民大众的审美相适应的结果,是一种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东莞的文化部门主管领导和主创团队在创作的认识上要始终装着人民,有着前瞻性而精益求精的主人翁创业精神,要补足音乐剧运作的基本理念,敢于大胆实践,培植中坚人才,同时还要进一步发育市场基础,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和观赏水平。在这些方面,我们对题材的选择可能还过于保守,对生活、现实和人民的作品还靠不够近,应该是从生活中淬炼出的,而不是贴上去的。


      而面对这一切,目前还都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以李盾为代表的松雷集团今年刚刚开始全国巡演的《啊,鼓岭》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到他在创作伊始就是追求市场化空间和产业化可能的作品。我从他们目前运作的轮廓中就感觉到,东莞人打音乐剧品牌战的这种博大眼界和沟通能力。而《妈妈再爱我一次》也已经呈现出了较为客观的市场化态势。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要靠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谈清楚的。


      注重“推陈出新” 提高文化自信


      对于东莞音乐剧接下来如何发展,我谈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


      第一,我认为音乐剧作为文化消费只有在东莞蔚然成风,即成为消费习惯,才能长期地聚合人气,形成共识,这是专业化、产业化的社会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包括社会文化消费的引导、社区文娱活动和各级学校的文艺教育都要跟上。政府和社会各阶层都要有远见地培植各个社会团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歌舞剧、音乐剧创作,吸纳全国各地的音乐剧人和爱好者与东莞联袂,发挥自己的经济资源优势,打好版权牌。有大量无人可及的优秀作品版权在手,东莞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地方上演,无非还是东莞做东家。这方面的尝试已经有了,还应该做强。


      第二,历史上一切经典音乐剧都是千锤百炼的产物,都凝聚着所有参与者甚至专业评论和社会观众的智慧与真知灼见。过去的近十年中,东莞早就积累了大量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在第一轮演出后好评如潮,但匪夷所思的是绝大部分处于“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休眠状态,比如即便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钢的琴》、《王二的长征》好评如潮,可观


      众们至今都还没有机会看到新版或修改版的作品再次全国巡演,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如果说此前赚了吆喝,现在就要赚钱,不进一步完善将前功尽弃,这才是我们要真正理解的“推陈出新”。


      另外,两年一度的东莞音乐剧节,不仅要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非营利性”创作的试验田,还要发掘出底子好成色高的作品,与这些外地的作品签署联合制作、再创作或市场化运作的协议并付诸实施很重要,不仅要搭台子唱戏,还要买戏,合谋,发展自己。对于市场反响较好但问题较为明显的戏,要尽快回炉加工,加大锻造力度,尽善尽美、不厌其烦地集中全国乃至全世界高人的智慧进行修改。如果只满足于获奖和政绩工程,那已经是前几年的事了,是难以获得长足进步的。不愿意在这方面追加投入,只会让人们看到昙花一现、到处开窗不见天的窘境。


      第三,东莞的旅游业并不发达,能让人留下多待几天享受音乐剧也只能两年一度地参加那里持续一个月左右的东莞国际音乐剧节。东莞可以考虑长期举办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全国性音乐剧主题夏令营和冬令营,并把教育和创意、创作协同起来推动文化自身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个把现有的各种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有效方法。


      第四,东莞音乐剧有了好的作品后还要敢于到外地驻场,敢于开拓国内市场,而不是坐在家里等人上门。这或许是20年以后的事情,但有了全国一盘棋的考虑,我觉得才真正算是打好了莞产音乐剧这副牌。(责任编辑:黄华)


      作者简介:

      满新颖,著名音乐戏剧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


微信公众号:“东莞经济”dg136688



0
1

相关资讯

首届广东智博会在莞开幕
东莞拟出台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
解读东莞史上最严公积金提取政策
东莞携手腾讯借“互联网+”打造智慧城市
【重磅推荐】创业天堂,东莞名片
东莞2015年政府债务限额为619.87亿元
博商东莞同学会成立6周年 会员企业超过1600
解码东莞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互联网+”将使东莞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2016东莞首届民营医疗行业三大评选正式拉开帷幕
东莞:儿科医生压力大 盼薪酬改革倾斜
东莞大医院试点双向转诊 引导患者在社区看病
关于严禁恶意刷票行为的重要公告
网友的爱如潮水,“三大评选”总投数攻破百万大关
馒头vs泡菜:透析中韩音乐剧的产业化之路
实体产业与文化艺术之间的 哺育与反哺
下一个出口:东莞音乐剧市场化的破与立
东莞音乐剧应如何“扭亏为盈”?
音乐剧让东莞更自信
如果没了品质,东莞还剩什么?
弘扬工匠精神 礼赞东莞质造——三大评选正式上线
2016年度东莞“工匠精神”系列评选结果今日出炉
2016世界莞商大会五大亮点 体验东莞新高度
东莞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工作将试点“4+1”个行业
冯兴元:不能站在东莞看东莞,要注重区域营销
东莞设立首个国际化产业投资基金
世界莞商迎来新领路人 ,尝试以资本撬动东莞新兴产业
人才争夺之“战”
走出去要注重协同营销
莞企欲做移动互联网入口领跑者
励志功夫喜剧片《少年英雄》在莞杀青
百位倍增大咖头脑风暴,立体式倍增图谱解码倍增奥秘
展会提前看,中国移动终端产业生态链蔚然成形
2018中国(东莞)移动终端产业高峰论坛盛大开幕
百日攻坚!东莞确保全年实际投资金额超千亿!
东莞消息|华阳湖大桥工程项目迎新进展!
东莞消息|最新!CBD即将完善这些配套建设!
镇街规划|最新!这个镇的高铁站将有大变样!
馒头vs泡菜:透析中韩音乐剧的产业化之路
实体产业与文化艺术之间的 哺育与反哺
下一个出口:东莞音乐剧市场化的破与立
东莞音乐剧应如何“扭亏为盈”?
音乐剧让东莞更自信
音乐剧让东莞更自信

条评论

0/300
发布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